• English
  • 旧版回顾
  • 教职工
  • 学校主页
  • 加入收藏
野外见习心得
发布时间:2010/07/09   阅读量:

六月五号,我们终于开始了期盼已久的野外见习。这天,我们起的都很早,拿着标本采集具、食物、水等兴致很高地在校门口集合,然后我们就坐上了前往望城黑麋峰森林公园的校车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,我们在黑麋峰附近的一个水库边下了车,郁郁葱葱的植被顿时映入眼帘,心也瞬间飘入了这苍翠古朴的山中。

我们跟着带队老师在路旁几株不起眼的植物旁停住了脚步,开始了我们的野外见习旅程。当老师给我们介绍植物时,我才惊奇的发现,原以为不起眼的植物都具有药用功能,不禁感叹昔日遍地的草现都成了满眼的药。

沿途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,形态万千,不计其数,令人应接不暇。途中,老师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各种植物的名字、种属,如何判断其种属,以及其特点,教我们如何观察和区别各种植物以及野外采集的各种技能,我们跟着老师,汲取着书本上没有或者本来就有,但我并不能理解的知识。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用枝剪剪下大小和部位合适的植株,我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,负责用标签做好标记并将其装入标本夹中。在路旁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的药材:聚花过路黄、鸭趾草、野蔷薇、地蚕、金樱子等等。其中地蚕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。地蚕很特别,它的药用功能主要在其变态茎上——形状宛如一条包裹着蚕丝的蚕宝宝。据老师说,地蚕具有与冬虫夏草相似的功效,但不如冬虫夏草,且外形极为相似,因此市场上有人用地蚕冒充冬虫夏草,那些不会鉴别的人常常被骗。由此可见,学习植物学,认识植物是很重要的,特别是我们药学专业,一个不小心弄错药材,会给药物研发、临床应用造成很大的影响。在后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才真正进入“大山”,开始我们在山里的识药之旅。仅仅沿着山里走了一圈,我们就采到了一百多种药用植物,这一百多种植物,要全部记得太难了,不过也记下了不少,像大小叶相间的仙鹤草,可以防治“猪流感”的败酱草,花柱很像鹤嘴的老鹳草,名字很奇怪的十大功劳,还有据说对女性很有帮助的益母草,有幸运草之称的“三叶草”它的学名叫做酢酱草。当然,不能忘记的还有根很像人参的商陆,听说商陆的根曾被人用来冒充人参,所以专门挖了一棵,仔细观察了一下。不久,我们就到达了山顶,和其他组的人会合了。吃过午饭,歇息了片刻,我们又继续开始压制标本。制完标本,然后我们就开始下山了,而下山比上山要轻松多了,在带队老师的讲解声和同学们的欢笑声中,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山下,结束了此次野外见习之旅。

黑麋峰之行,让我充分领略了大自然钟灵毓秀的造化之美,对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,明白了生活处处是学问,要有善于发现的慧眼,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掌握不在于会背会记而是在于运用,平时我们掌握知识之后并没有融会贯通,运用到生活之中。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,收获到了很多。我们学会了怎样制作标本,怎样采集植物,学会了辨认很多常见但具药用价值的植物,学到了一种实事求是、精益求精、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。我们不再局限于课本,而是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,以实物为标本进行学习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学得更扎实也更真实。知识的累积在于一朝一夕,在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,只有理论联系实际,才能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。祖国的中药如此博大精深,我们更需要练就强健的身体,养成严谨求是的科研精神,以便能更好地造福人民,为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上一条:黑糜峰之旅

下一条:野外见习感想